郑和下西洋作为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而载入史册,但维持这项壮举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高昂的。据史料记载,郑和的船队拥有各类船只240余艘,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,宽十八丈,是名副其实的无敌巨舰。

当时没有蒸汽发动机,这些庞然大物完全是靠人力驱动的,郑和船队中共有28000名船员,其中多数是桨手。这样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,每次出行都需要耗费大量银钱,“支费浩繁,库藏为虚”,是导致明朝停止海上远航的主要原因。


永乐时期,郑和已经先后六次率领船队下西洋,主要目的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和宣扬大明国威,通过前六次出行其目的已经基本达到,因此无需再付出高昂代价继续这一“伟大壮举”。

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八月,永乐帝朱棣在第五次远征蒙古回朝途中病逝,嫡长子朱高炽登上皇位,改元洪熙,史称明仁宗。朱高炽虽然在位10个月就驾崩了,但由于朱棣忙于远征蒙古,做为太子的朱高炽先后六次监国,实际在位时间长达8年零8个月。


在监国期间,朱高炽深刻的感受到由于迁都北京,修筑长城,六下西洋,以及无休止的大规模远征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,物力,财力,使得国家元气大伤,国库为之一空。朱高炽登基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追回郑和统率的远洋船队,召回在交趾(越南旧称)采办珍珠和在西域收购良马的宦官,一句话概括来说,只要是花大价钱的事一律停止。这说明朱高炽并不是针对郑和,而是为了休养生息,培本固元,让郑和率领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,使之成为首位南京首备太监。


朱高炽根本没有谋害郑和,否则就不会有宣德五年六月,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记录。要知道明朝的君主集权虽不如后来的清朝,但已经是封建社会的集权巅峰,朱高炽如果要让郑和死,只需发布一道指令即可。就连明武宗时期权势熏天的权监刘瑾,也只需皇帝一道诏令便落得凌迟处死的下场,更何况实力远不及刘瑾的郑和。

综上所述,朱高炽反对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休养生息,培本固元,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,物力,财力在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。但他并未谋害郑和,否则纵使三宝太监有10颗脑袋也不够砍的。


猜你喜欢:
  • 优势区域走在前|借力秦创原激发科创活力——陕西以靶向理念搭建创新生态圈观察
  • 相互宝我的保障在哪里 相互宝为什么找不到放弃保障
  • 重庆最高的楼(重庆第一高楼1300米)
  • 飞车情侣名字大全(飞车情侣名字带符号大全)
  • 普京明年是否参加竞选总统?克宫回应:无可奉告,普京总统继续正常工作
  • 元宵中元中秋节的谜底是什么(元宵中元中秋节的谜底是3月15日)
  • lrp利率什么意思对个人还贷款是多还还是少还了
  • 格力幸福宝过滤网怎么取出来
  • 嘀嗒接单限制怎么弄
  • 三月四号什么星座 生日三月四号什么星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