尧舜时期,人们把舜帝祭祀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始,并且规定正月初一为“元旦”。而在汉朝之前,正月的时间常常跟随朝代的更替而变换。到了汉朝,汉武帝正式规定把孟喜月定为正月,孟喜月的第一天就称为元旦,这个历法也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中央政府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,规定每年农历的1月1日为春节,阳历的1月1日为新年。

元旦的习俗有:拜年、贴春联、挂年画、贴窗花、放爆竹、发红包、穿新衣、吃饺子、守岁、舞狮舞龙、挂灯笼、磕头等习俗。

元旦:

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。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,正月的计算方法,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,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。从汉武帝起,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,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,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。辛亥革命后,为了行夏正,所以顺农时,从西历,所以便统计,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(实际使用是1912年),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,但并不叫元旦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,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、新历年或公历年。

- END -

猜你喜欢:
  • 买保险先选公司还是先选产品 买保险要不要选大公司
  • 被保险人是不是受益人?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区别是什么?
  • 三讲是指什么
  • 征信多久恢复白户的银行卡?
  • 股票可以频繁买入卖出吗 会不会被罚的?
  • 诚意金和意向金有区别吗?被法律保护吗?
  • 当天还款第二天征信有体现吗?
  • 爱冰睡(爱冰睡工作室)
  • ty是什么
  • 汽车被洪水冲走保险公司赔吗